会期三天,国内外丝网客商线上线下齐聚,展示尖端产品技术,拓展合作交流领域
将马尾织成罗底,再绷在罗圈上,制成筛分粮食的器具。“张马尾罗咧……”500多年前,智慧的河北安平县手艺人挑担串巷,一声声悠长的叫声传遍大江南北。
数百年来,安平与丝网生息相伴、兴衰相随。从数百年前的绢罗加工,到近代的金属丝网;从家家户户机杼声声,到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从手提肩扛南来北往,到电子商务网联世界。如今,安平县已形成从拔丝、织网到滤器制品、织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拥有13700家丝网企业,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丝网之都”。
一面手绘蓝图,一边脚踏征途。在第21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上,国内外丝网客商线上线下齐聚,展示尖端产品技术,拓展合作交流领域,“世界丝网看中国,中国丝网在安平”的美誉再次响彻全球。
1、线上线下联动,特色活动异彩纷呈
10月22日上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主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商务厅、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衡水市人民政府、安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21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在中国安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博览会为期三天,以“创新创造 奋进竞进”为主题,以“数字、智能、绿色、服务”为办会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情况下,创新会展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丝网博览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新技术快速应用和迭代升级,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在“十四五”开局之际,向打造千亿级丝网特色产业集群目标阔步迈进。
本届国际丝网博览会采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展,立足产业优势、瞄准需求端、发力供给侧,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着力打造线上“互动、对接区”“云展示、洽谈区”,从传统展会的“面对面沟通”变为线上的“屏对屏洽谈”,同步展示推介丝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成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本届博览会项目签约仪式将会有丝网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项目、雄衡协作区(安平)深圳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等11个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总投资超百亿元。同时,会展期间,不同种类的烧烤网集中亮相,并挑战国内最长烧烤炉纪录。同时举办科技成果直通车,焊接新设备、新技术研讨会,金属丝编织网新设备、新技术研讨会,丝网产业发展及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分析讲座,“安平·2021”“聚智博陵·擘画未来”创新创业大赛,稳外贸送服务法律护航专题培训会等系列特色活动。
其中,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筛选了一批科技成果持有方与科技成果需求方共同认可,对安平企业能开展对接交流合作的科技项目,通过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平台促进达成合作。焊接新设备、新技术研讨会针对无飞溅焊接技术、镀锌板焊接技术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切实为丝网产业突破技术壁垒提供强力支持。金属丝编织网新设备、新技术研讨会围绕金属丝编织的新设备、新技术推广应用展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稳外贸送服务法律护航专题培训会通过举办“稳外贸法律护航”系列活动,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帮助企业应对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上下合力,丝网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根根细如发丝的不锈钢丝缠绕而进,纵横交错地织成一张绸缎般的丝网。“这种产品叫不锈钢印刷网,曾经由于技术难、成本高,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安平县瑞申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彦辉说,经过十几年探索,他们攻坚技术难题,不仅成为国内少有的不锈钢印刷丝网生产企业之一,产品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瑞申网业从一家小型丝网企业成长为填补国内多项空白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是安平丝网产品迈向中高端的缩影。“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刘彦辉坦言。
近年来,安平县紧紧围绕“产业振兴、结构调整”这个核心,相继出台了《安平县特色产业振兴计划》《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丝网产业智能化、高端化水平,推动丝网产业更具竞争力、焕发新活力,促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特色产业迭代升级“五个一”工程,推动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固链,致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先后成立了国家丝网实验室、河北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效整合丝网产业领域的优势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丝网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与此同时,安平县不断强化政策资金服务支持,分类施策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公平税赋,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发展新领域,提高市场份额,助力丝网重点企业上档提质、轻装前进。同时,在引导企业创新方面,安平县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引进高端设备的企业,给予设备价格5%至10%的资金补贴,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在疫情防控期间,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安平县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十八条措施》,深入推进“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积极开展“稳岗暖心”行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壁垒,更高效率释放政策红利。
近年来,安平县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对接京津,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全力推进“互联网+”“电商换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丝网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安平县以安平丝网企业在海外设立的工厂、办事处、海外仓为基础,借助中建材易单网、易虎科技等公司合作关系,在海外搭建更多的安平丝网销售平台、仓储平台和物流渠道,设立丝网云工厂,逐步主导销售终端。并借助环球资源网、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平台,改变传统销售、物流配送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业”模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扩大销售渠道,促进产值翻番倍增。
目前,安平县在国内外设有销售门店1.3万多家、贸易公司3000多家,在外经商人员4万多人。产品出口全部覆盖到“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在当地设立工厂或销售处200多家。通过自营出口、代理出口等方式,每年出口约1.8万标准箱,外贸出口交货总值超10亿美元。
3、创新驱动,百年丝网从“新”出发
早在1488年,在安平县黄城乡唐贝村,织绢罗者便不在少数。据清《深州风土记》载“安平之绢皆一境独胜,如此比者不能多也”。且绢罗加工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在天津、内蒙古、东北等地设有数十家商庄。
十九世纪初,安平商人徐老山将日本的金属丝网生产技术引入,并在香管村办起了安平县第一个金属丝网厂,“马尾罗”变“铜铁罗”这一历史性变革,不仅是丝网生产工艺的突破,自此也拉开了安平金属丝网生产的大幕。
改革开放以来,丝网业发展空前高涨,丝网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增加。然而,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却成为丝网产业发展的羁绊。整合重组、退城退村入园集约发展,该县谋划建设了滤器滤材、丝网表面处理等13个专业园区,引导小微企业入驻园区,由县政府补贴清洁化改造资金,带动企业技改投入,打造工业综合体和新型工业小镇,有效解决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污难题。
在昊天世博表面处理园区,大小的丝网企业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车间内,拔丝机器轰鸣作响,经过表面处理后的钢丝,显出特有的金属色泽。为解决丝网产业表面处理问题,园区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实现了统一治污、规范管理、清洁生产。“入驻这里的小微企业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整个园区实现了零污染排放。”园区工作人员举起一杯经过处理的达标中水说。
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平县鹤煌网业股份有限公司内,12台大型织网机开足马力,一张张宽幅达15.5米的细密造纸丝网喷薄而出。自2015年,整体搬迁高新区后,该企业生产规模扩大30多倍。借助政府技改补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也更有市场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集聚集约发展,夯实丝网产业基石。安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导科技创新企业入园,发展现代物流,以全县2%的土地面积,吸聚了全县50%以上的规上企业、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0年,高新区入驻企业281家,投产运营254家。聚成物流园区是省级物流产业园区,入驻物流企业200多家,开通运线1200多条,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年货物吞吐量500多万吨。从拔丝、织网企业到滤器制品、织机制造企业,从“一条链”到“全链条”,高新区产业园区已成为安平丝网高端产品聚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高地。
目前,安平县共有丝网工贸企业1.3万余家,规模以上丝网企业105家,占规上企业总数82%;从业人员21万余人,占全部人口的63.6%。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70家(列全省第一位)、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先后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地方等标准37项。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由C级跃升为B级,进入全省前45名,丝网产业正由“安平织造”向“安平智造”加速迈进。
未来,安平县将以创新融合作为发展方向,以开放的心态谋求合作共赢,大力推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进一步扩大丝网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让百年丝网不断迸发出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