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 曾赴欧美日访学研修 曾任世博会咨询专家、进博会特聘专家、服交会展望专家、中阿博览会咨询专家等,主编《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等著作多部。 |
2020年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会展之都,长三角已跻身中国三大会展城市群龙头地位。这对于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推进国际贸易、航运、金融、经济和科创五个中心建设;对于长三角加快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对于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在国际竞争合作中实现转型升级、形成特色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会展是以有组织的现场集聚为特征的交流沟通高效平台。根据马克思的交往学说,人类社会的生产进步根源于劳动分工。然而,分工的专业化和人的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导致交往成为必然。随着专业分工持续深化、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跨地域规模化人类交往不断成为现实并得以持续发展,进而衍生出贸易投资活动。人们开始从四面八方有组织地集聚于平台化市场,形成了会展这样一种主要服务于国际贸易的沟通平台,其突出特点是跨地域集聚、竞争性展示、多样化选择和分散式决策,是通过直接沟通、平等沟通、互动沟通以实现交往所必需的认知、理解和信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外经贸交往从艰难曲折中走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面临严峻的阵营对立和敌视封锁。1957年创办广交会以打破发展困境,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平台,经贸成交额全国占比长期保持在50%上下,个别年份甚至高达70%。上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西方关系改善,对外经贸开始走向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对内放开、对外开放,全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市场主体,从14户发展到1.4亿户;经贸类展会从一场为主发展到每年超过1.1万场,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人民币发展到31.56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从5690亿元发展到10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两位数,创造了中国崛起的世界奇迹。与此同时,人均GDP从156美元发展到11146美元,GDP总量占美国比重从1.3%增长到70%,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了底气。
如果说,会展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贸易投资、实现对外开放,那么在此基础之上,会展业还具有突出的创新激励、品牌营销、关联建构、社会整合和文化包容作用。这主要通过本土企业全球化机制得以实现。就是说,会展平台根据供需规律市场机制,把全球最先进的商品、技术、信息、管理、资本和人才等资源要素供给,同本土最迫切的要素资源需求,分门别类集聚于各擅胜场的会展平台,进而为本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资源要素选择、市场竞争合作以及全球化发展途径,从根本上推动了供需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
这一点从上海会展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繁荣的正相关性,可以看得很清楚。2001年,上海代表中国承办APEC峰会,成为我国新世纪维护发展与APEC成员关系,深化经贸往来的重要历史机遇。上海会展业的展出面积从当年的大约100万平方米,通过后来十几年努力增长到接近2000万平方米,对外贸易投资的市场化平台日益扩大。与之如影随形相互伴生的是,上海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41亿元,增长到3.48万亿元;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从5210亿元,增长到3.87万亿元。
正是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强化了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特征,持续放大了上海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对外开放枢纽的城市功能,使上海得以发挥其创新要素全球集聚优势,创新能力与水平不断实现突破,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显著加快,资源要素产出效率持续提升,初步实现了转型升级动能迭代,从而有条件在更高层次上率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及其溢出带动效应,标志着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入了高水平开放新境界,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开放型世界经济新目标。作为会展业发展里程碑,进博会体现了中国为自由贸易、多边体制和全球化做出的重大贡献,成为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力打造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就是要以进博会为引领,以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为支柱,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着力建设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全面确立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框架与制度体系,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建设战略承载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涵盖虹桥商务区和南北两大拓展区,在三省一市间形成了“一核两带”、十四区县、7000平方公里的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的一种全新开放形态,在未来中国开放大局中举足轻重。未来三省一市及其会展业发展,前景光明无可限量。
会展业是上海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独有优势,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特色平台,其功能作用和全球化意义有目共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责任担当则义不容辞。
为此,有必要持续深化自身改革,沿着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品牌化、生态化方向要空间、要地位、要发展,高效率服务开放枢纽建设。这中间,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有赖人才培养和创新研发,有必要学习华为经验,动员高校与研究机构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做贡献。生态化主要是办展理念、设计搭建、绿色准入和监督管理问题。数字化则有可能成为中国会展业变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有必要结合新基建趁势而上,实现会展业数字化赋能,促进会展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创新。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栏目署名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开通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