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企业的发展不仅来自于自身能力提升,更得益于国家政策,企业现阶段发展要与国家倡导方向保持一致。”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对外贸易合作发展论坛上发言时,美宝集团董事局主席徐鹏对未来中国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大批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全球企业,正在塑造中国竞争力。中国企业家应以全球化视野接纳全球市场、对接全球资源,开创更多新经济、新模式、新产业。
“投资非洲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较低、沿海地区物流成本较低等。但是中企投资非洲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备、外汇管制、安全风险突出等挑战。”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商务专员黄茁以投资非洲为例告诉企业,“要考虑综合因素,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要全面、仔细地研究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后再作出决定。”
以上两位嘉宾的论述说到了众多企业的心坎里,但对一些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在“走出去”过程中考察、准备得面面俱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面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氛围,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给企业国际化不断带来新课题。在这场论坛上,来自中国贸促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针对企业的难题答疑解惑,提出建议。
“2020年以前,全球范围内主张对争议争端进行预防的机构、组织乃至专家很少。大家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争端争议的解决上。为什么?因为‘预防’这个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中国贸促会法律事务部部长刘超以企业面临的各种争端举例,说明事前预防的重要性:“百年不遇的疫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让我们认识到为什么要预防。我们面对疾病的时候,一个口罩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避免商事争议争端的道理也是如此。也许企业一个小小的动作,把商事争议争端发生之前的‘口罩’戴上,就能避免很大损失。”
“在考虑到‘预防’的概念之后,企业的经营状态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像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若考虑到了预防,就会想办法锻炼自己的身体、强健自己的体魄,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刘超随后介绍了贸促会为提高企业“免疫力”的几项相关服务:已为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00多家高科技、外向型、有潜力的企业提供了一对一的国际化经营风险排查,为企业下一步整改提供了方向;建立了贸法通平台,组织专家解答企业在跨境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共同发起成立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致力于商事争端的预防和解决。
企业若开始重视预防之后,便会着手一系列布局。对此,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路鸣在论坛上继续给准备“走出去”的企业加油打气:“我们必须看到全球化发展总体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企业还是要长期深耕国际市场,继续开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积极融入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来。”
近期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一个机遇就是,RCEP的签署。RCEP覆盖世界将近一半人口和三分之一贸易量,将成为世界涵盖人口最多、产业机构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对此,路鸣建议企业重新审视“走出去”的目的和动机:是完善布局、分散经营风险还是获取品牌?
路鸣接着给企业开了定心丸:中国贸促会在全球设有30多个代表处,另外很多国家的政府、商会在中国设有办公室,这些机构都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服务。
那么,“走出去”的企业如何融入国家“双循环”呢?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副部长阮炜的建议是:要树立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扎根强大国内市场,优化境外投资结构,以高水平“走出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投资方式,提高对外投资质量;加快绿色转型,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增强数字化运作能力,遵循绿色国际规则,积极探索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企业发展模式;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完善合规体系,规范投资行为。
“我建议企业切实用好驻外使领馆、贸促机构、中资企业协会等资源,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寻求必要帮助和支持。”阮炜表示,中国贸促会有近70年参与贸易投资、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经验,连接政企、衔接内外,有对接供需平台的渠道优势,“服务企业是中国贸促会立会之本,发展之机。我们将帮助广大企业更高水平‘走出去’,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