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国家以更大力度支持外贸新业态创新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实现扩量提质,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贸易规模快速增长。根据海关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较上年(下同)增长25.2%,增幅高于全国出口总额21.2个百分点,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浙江省和广东省作为试点的两大“主阵地”,2020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占了全国的八成以上。其中,浙江省市场采购出口2977.6亿元,增长14.6%,是仅次于一般贸易的第二大贸易方式;广东省市场采购贸易出口2944.5亿元,增长23%;其他省份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均未超过500亿元,但保持较快增速。从试点城市看,市场采购贸易规模排名前三的依然是金华(义乌)、广州和佛山,出口额均超过千亿元。另据商务部初步统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全年出口约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出口规模是“十二五”末的3倍多。
试点主体大幅扩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数量从前四批的14个一次性增加到31个,覆盖区域从9个省份扩展到15个省份。在第五批试点名单中,前期试点成效较好的浙江省和广东省,各增加三个试点。为加快复制推广经验,在中西部地区也增加多个试点,辽宁海城试点填补了东北区域空白,还首次安排了三个边贸商品市场开展试点。同时,在监管部门支持下,先期开展试点的城市纷纷探索拓展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广州先后认定四家重点专业市场作为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拓展试点市场,并成立国内首个以市场采购贸易新业态为核心的行业协会——广州市场采购贸易协会。在福建,中国石狮国际食品城被纳入石狮试点实施范围,成为国内首个赋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的食品专业市场,晋江试点工作方案则提出将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业务创新亮点纷呈。随着海关增列跨境电商B2B出口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710”“9810”,给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业态实质性融合提供了可能。江苏海门在全国首推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9810)方式拼箱出口,常熟积极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货物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申报出口。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义乌推出全国首个市场采购出口信用保险政府统保项目,覆盖所有市场采购出口企业和商户,石狮首创提供市场采购贸易汇率避险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运用推动了物流提速,温州针对市场采购贸易碎片订单出货困难的痛点,创新打造WMS集拼软件,大幅降低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还在全国率先启用市场采购贸易“包机直航”模式。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过协调联动,促成“义乌—郑州—欧洲”市场采购贸易航班开通,搭建跨区域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空运通道。各地通过运用海关智能关锁,实现在途物流全程安全监控,大幅压缩集装箱在港查验时间,提高通关效率。
配套政策日趋完善。2020年,市场采购贸易的外汇服务和管理、通关便利化都有创新和突破。《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明确,市场采购贸易委托第三方报关出口的市场主体可以自身名义办理收汇,将义乌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国。在石狮、义乌等地开展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直接推动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产地检验”监管制度创新。海关还针对市场采购法检商品,探索市场采购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创新,推广实施“小额小批量”监管模式改革。各试点地方积极推行通关一体化,为企业降低备货和出口成本。其中,常熟依托“市采通”平台,推行市场采购出口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还创新市场采购商品审核功能,搭建商品备案审核的红、绿、黄通道;石狮实施“采购地申报、口岸验放”全省通关一体化,构建“海、陆、空、铁、快件”全途径通关体系;临沂首次将通关一体化从青岛关区延伸到省外口岸。
在试点中创新,在创新中壮大。展望“十四五”,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外贸企业的共识,将有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双循环。要按照《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着眼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推进试点建设,总结经验并完善配套服务。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市场采购商品认定体系、贸易信用评价体系,坚持对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在通关、外汇管理、税收政策等领域进一步探索制度创新。同时,因地制宜开展试点,着力提升新贸易方式的综合竞争力,发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探索“市场采购+数字贸易”外贸发展新模式,推动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