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活跃 市场采购出口增长超过25%

时间:2021.01.22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即使在多重压力之下,2020年的中国外贸依然取得了逆势而上的好成绩,规模和市场份额同创新高。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活跃,市场采购出口增长超过25%,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此时距离2020年9月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批复仅过去四个月左右,国际商报记者在采访17家获批试点市场后发现,截至目前,大部分第五批市场试点已产生出口实绩,甚至有的市场出口货值已突破一亿元。

增17,圆更多小微企业出口梦

“与一般贸易出口相比,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更丰富,组合拼箱方式也更灵活,采购商也再不需要舍近求远去出口小票货物了。”绍兴饶吉贸易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苏苗连说,受益于市场采购试点落地柯桥中国轻纺城,目前企业每天有5~7个集装箱的货物采用市场采购模式出口。

与采购商相比,受益最大的是没有进出口资质的小微企业,以往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对国际贸易远观向往。

而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在商务等主管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申报的贸易行为,即可享受这一贸易方式最核心的优势出口产品在“家门口”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不仅让以商户为单位的市场主体可作为供货商参与到外贸环节中,时间、经营和资金成本也大幅降低了。此前许多“有心无力”参与外贸的小微企业的出口梦也由此被“点燃”。

自去年9月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第五次扩围后,就不断有好消息传回:2020年11月4日,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完成首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报关单的测试;11月17日,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海关查验平台上,满载纸袋、披肩、九分裤等小商品的集装箱卡车经过海关查验后顺利通关,这是安徽省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首单货物;11月30日上午,通过广西凭祥市场采购综合服务平台向友谊关海关申报出口的插头零件、胶水、线材综合测试仪、塑料假花等共计19.2吨的货物经由友谊关口岸通关放行。友谊关海关为首批货物设置专用通道,优先快速放行,该批市场采购贸易车辆仅需十分钟即离境;12月10日,河南首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的首票市场采购货物在郑州许昌海关报关顺利出口,货值1000美元的化纤制假发出口至韩国;12月30日,福建泉州晋江国际鞋纺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首单业务价值10.08万美元的休闲鞋顺利通关,出口至菲律宾,标志着晋江国际鞋纺城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新模式正式开启……

不但第五批17家试点中的大部分市场纷纷完成首单,浙江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和浙江湖州织里童装及日用消费品交易管理中心两个试点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口货值就突破了一亿元。

在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副所长竺彩华看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扩围,降低了贸易准入门槛,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及个人难以直接参与国际贸易的难题,与此同时,新业态多点开花的作用还体现在提升贸易便利化、通关速度和效率加快,以及为企业带来更多财税优惠上,比如增值税免征免退等,还在降低外贸风险、提高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得以体现。

破30,激发更多地区外贸潜力

去年11月初,在云南昆明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中素有“文具大王”之称的杨志强参与了新螺蛳湾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出口第四单,近500件单品、货值总计15万余元人民币的各类文具经磨憨口岸出口运抵老挝万象。

“云南与昆明有着突出的位置优势,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和RCEP的签订都为云南提供了更多的外贸渠道和机会。”做了23年文具用品生意的杨志强在尝试了几单市场采购方式后直言,相信这一贸易方式能帮助企业抓住更多出口业务机遇。

自2020年10月29日昆明瑞丽海关监管放行首票市场采购贸易货物以来,贸易新业态在试点地迅速落地并规模化发展。截至2020年12月31日,瑞丽海关共接受市场采购贸易申报1131票,贸易额1.12亿美元,完成采购商备案41家,生产商备案22家。

事实上,第五次扩容后,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总数达到31家,覆盖东、中、西部15个省区。新设试点中还首次包含了内蒙古、广西、云南的各一家边贸商品市场,为边境地区外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东北地区唯一试点的辽宁西柳服装城的联网信息平台也已于去年年底前通过验收,西柳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即将进入全面运行的新阶段。

“市场贸易采购已涵盖了东中西部。从试点总体数量来看,五批次中浙江与广东的数量名列前茅,而它们也是中国外贸最为发达的省份。由此可以看出,扩围很重要的考虑,是要把原来东部地区的制度创新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推广。”竺彩华表示,尤其是外贸发达省份在外贸风险管理、监管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应以此为契机向中西部地区推广,激发更多中西部地区外贸潜力。

(记者 刘昕)

   
回到顶部 | 联系我们
河北省外贸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石家庄市新合作广场 b1 1201   邮箱:87812389@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67662519/4008320700
备案编号:冀ICP备11006606号-18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