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外贸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举办,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近期就广交会改革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为什么说不断满足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和企业参展需求是广交会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动力?

  答:
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下,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省、广州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外贸人的共同努力,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2008年第103届广交会参展企业达1.8万家,参展商品达数十万种,到会客商近20万人,出口成交372亿美元。广交会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1974年以前,广交会经历了二次迁址。1957年第1届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创办,1958年第3届至1959年第5届在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举办,1959年第6届起至1974年第34届在海珠广场展馆举办。1974年第35届起,广交会迁至流花路展馆举办,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比海珠广场展馆扩大了一倍。这几次迁址,都是因参展商品和客商人数不断增加,原有展览场地不足,需要寻求更大的展馆。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由专业外贸总公司垄断经营,广交会由各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逐步发展,经营渠道逐渐拓宽。出口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长到1990年的621亿美元,外贸企业从107家增加到2070家。广交会组团单位由专业外贸总公司扩大到国家部委工贸公司,先后成立了机械设备、电子等交易团。同时,流花路展馆通过多次加层、扩建和改造,建筑面积从11万平米增加到13万平米,展览面积也相应得到扩大。

  随着外贸经营管理权下放,专业外贸总公司与地方公司脱钩,食土、纺织、轻工、机电、五矿、医保等六个进出口商会相继成立,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外贸企业队伍进一步扩大。1993年,出口总额达917亿美元,外贸经营企业5474家。广交会从1994年第76届起将组展体制改为“省市组团,商会组馆”,同时按国际惯例分商品类别设置展区,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商(协)会参与广交会的积极性,方便了客商采购和出口成交。此后,为满足广大企业参展需求,广交会对流花路展馆不断进行挖潜改造,先后将商场、仓库、服务场所和办公用房改成展馆,展位规模由1994年的4200个增加到2000年的7000个。

  2001年至今,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外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出口从2001年的266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000亿美元,外贸企业从2001年的4.4万家增加到2007年的37万家。广大中小企业通过广交会开拓国际市场的愿望日益强烈,展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在流花路展馆已充分挖潜的情况下,广交会从2002年第91届起,由“一馆一期”改为“一馆两期”,一期为一期为工业品、纺织服装和医药保健品,二期为日用消费品、礼品;展位总数增加到1.57万个,实际展位等于翻了一番。随着琶洲展馆A区(7000个展位)的建成,自2004年第95届起,广交会由“一馆两期”改为“两馆两期”,展位总数扩大到2.75万个。2008年琶洲展馆B区(6900个展位)投入使用,广交会继续按“两馆两期”模式举办,展位总数达到4.2万个。

  问:请问为什么说琶洲展馆的全面投入使用,为深化广交会改革提供了契机。

  答:
广交会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展位虽经多次扩容,但与8-10万个的现实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缺口,供求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由于展位规模有限,无法充分满足企业需要,影响了参展队伍的扩大和优化;流花路展馆经充分挖潜后,不仅已无法为进一步扩充展位提供空间,而且留下了安全隐患;现场服务水平与展览规模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展客商的要求;围绕展位的利益和矛盾比较集中,各方关系难以平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10月,琶洲展馆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总展览面积达34万平方米,展位总数1.8万个,比流花路展馆增加1.1万个,有条件更好地满足企业参展需求。在展位供求矛盾得以根本缓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继续发挥“省市组团,商会组馆”这一独特组织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同时,现代化展馆和一流设施,有利于广交会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化展览要求的管理队伍,提高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广交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广交会更好更快发展。

  问:请问广交会改革方案是怎么出台的?

  答:
自2007年5月启动广交会改革工作以来,商务部党组高度重视,5次专门研究改革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主管司局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逐步修改完善方案,最后得到了各方的共同认可。

  首先是集思广益,探索思路。2007年6-7月,我部在成都等地召开了6场座谈会,组织商(协)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广交会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发展思路。在第102届广交会上,我们又召开了2次座谈会,走访参展企业,组织专题研究,与商(协)会、交易团和参展企业进行交流,听取建议。2007年12月,改革的初步思路形成,部党组批准同意按思路开展工作。

  二是科学论证,分步推进。按照部党组提出的分步推进原则,今年1-4月,我们就广交会拆分展期方案先后3次组织交易团、商(协)会、展览专家和企业代表座谈,书面征求了50个交易团、6个商(协)会和外资协会以及部分企业意见,通过电子问卷调研,现场访问等方式征求了采购商意见,各方普遍赞同分三期举办。今年4月,部党组批准自第104届起广交会拆分为三期举办的改革。关于展位分配、展位使用管理等改革措施,我们多次书面征求7个商(协)会和50个交易团的意见,并召开商(协)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参展企业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逐步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初步方案,并获得部党组的批准。

  三是深入沟通,完善方案。今年7月以来,根据部党组要求,我们又就方案中参展企业资格复核、品牌展位安排、展位位置安排、特殊展区规模和中央企业参展等商(协)会和交易团关心的几个问题,多次与相关单位协商,并根据协商情况进行了必要的调整。7月底,部党组批准了改革方案。

  总的来看,经过一年多的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改革方案集中了各方面智慧,反映了各方面意见,解决了各方面关注,保障了广大企业的利益,得到了地方省市、中介组织、外贸中心和外贸企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问:请您简要介绍广交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
按照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同志提出的“积极稳妥、分步推进、服务企业、提高水平”原则,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职责定位,服务地方和企业。商务部作为主办单位主要负责审定广交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制度安排,指导各方开展工作。外贸中心作为承办单位主要负责制定广交会中长期规划,实施办展方案,负责营销推广、展会服务和信息发布等广交会期间的行政管理组织工作,并协助广州市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简政放权,展位分配权下放给地方,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安排企业参展。充分发挥商(协)会行业协调作用和中介组织功能,依托广交会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和行业自律、互律。

  (二)理顺中央企业参展关系,对中央企业交易团进行整合。联合、新时代、五菱三个交易团中,将中央企业中属地方的300多家企业按照属地原则改随地方交易团参展。所有中央企业整合为一个交易团参展。

  (三)建章立制,完善健全惩防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互相监督和制衡的管理机制,是此次广交会改革的重点。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分设的原则,商务部制定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口展品牌展位数量安排办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口展一般性展位数量安排办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口展展位位置安排办法》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位使用和展位倒卖查处办法》等4个管理办法,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切实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减少操作中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展位安排和使用的透明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监督的有效机制。

  (四)扩大展览规模,缓解供求矛盾。广交会从第104届起将由“两馆两期”改为“一馆三期”,展览总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展位总数将从第103届广交会的4.2万个增加到5.4万个,参展企业将从1.8万家增加到2.1万家,更多企业将获得参展机会,展位供求矛盾有望得到基本缓解。

  (五)适应国际潮流,提高办展专业化水平。广交会分三期举办后,展品类别从5大类细分为15大类,专业展区从34个细化为50个,其中27个展区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均达到国际大中型专业展览的水平。广交会将在保持综合展优势的同时,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综合展和专业展的有机结合。

  总之,此次改革就是要抓住全面移师琶洲展馆的契机,满足广大中小企业企业参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部门宏观管理,地方组团参展,商会行业协调,中心统筹办会,四方联动互促,管理规范科学”的运作体制。通过改革,把广交会打造成为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学、效果更加突出,影响更加重大的对外贸易平台。

  问:广交会分期改革后,参展规模扩大,参展的国内企业增加,请问准入门槛会否降低?

  答:
我可以明确地说,准入门槛不会降低。

  首先,全国由外贸经营权的企业约有70万,目前有明确参会需求的企业大约为8-10万家,第104届广交会参展企业预计能有2.1万家,只有比较优秀的企业才能获得参展的机会。第二,对参展企业我们除了要求具有一定的出口额外,还将增加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社会责任、信用体系等考核指标。第三,新制订的四个管理办法,保证了只有信誉好的企业,质量可靠的产品有档次的产品,才能参加广交会。

  所以境外的采购商可以放心,改革后的广交会与以前一样,企业和产品都是信得过的。

  问:请介绍第104届广交会改善服务工作的举措。

  答:
(一)增加配套服务场地,引入更多的银行等配套服务点和餐饮设施;增加展会休息区面积,为客商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优化导向指引系统,方便客商采购。

  (二)大力改善琶洲展馆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一是与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本届将按照“大运量公交方式优先”的办法疏导展馆周边交通,同时打通琶洲展馆内有关路段与外围市政道路交汇所形成的“瓶颈”;二是完善琶洲展馆A、B、C三大展区交通导向及指引系统;三是协同海珠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展馆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三)继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本届广交会将使用科技含量高的IC卡证件,既能加快证件办理速度,又能有效提高防伪能力,能进一步增加安全系数。

  (四)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新馆全面使用后的正常运作,招展、组展、布展、撤换展的组织实施。

  (五)进口展区一如既往,为境外参展商展品运输、仓储、通关、检验检疫提供“一站式”服务。

  (六)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强化展前配对和展后跟踪,加强网上广交会与有关国家或行业组织网站的互利合作,拓展和延伸现场交易功能。

  问:请问广交会改革如何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
广交会经历百余届的发展,以服务改革开放大局、服务外经贸发展为己任。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广交会在改革中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优化参展企业结构,扩大品牌展位规模,支持创新产品参展,拓展进口功能,努力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扩大展览规模,提升办展效果,把广交会打造成做大做强外贸经营主体的平台。广交会是我国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舞台。第103届广交会参展企业1.8万家,到会客商近20万人,出口成交372亿美元。分三期举办后,广交会展位将从4.2万个增加到5.4万个,参展企业从1.8万家增加到2.1万家。广交会将吸引更多更好的采购商到会,提高展客商参展效益,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做大作强。

  二是鼓励创新技术、节能环保产品参展,把广交会打造成宣传转变增长方式的窗口、实践的平台。修订企业参展条件,禁止质检、环保等部门通报的违规违法企业参展,限制低附加值产品参展,禁止“两高一资产品”参展。调整申请企业评审指标,加大质量和环保体系、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等评分项分值,为更多注重质量安全、附加值高、节能环保和高技术产品的企业提供参展机会。

  三是努力扩大品牌展位规模,把广交会打造成引领企业走品牌之路的平台。广交会自2004年第95届设置品牌展区以来,集中展示了我国出口品牌产品和企业,出口成交活跃,示范效应明显,参展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第103届品牌展位6000个,仅占总展位数的13%;但1200家参展企业成口成交110.9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29%。改革后,品牌展区展位规模将继续扩大,第104届广交会展位数增长56.5%,达到10000个,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基础的企业将获得更好的推介机会。

  四是办好进口展,逐步扩大影响,把广交会打造成促进进口、互利共赢的平台。广交会自第101届设立进口展区以来,影响不断扩大。第103届广交会进口展区1.5万平方米,共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514家企业参展。俄罗斯经贸部首次组团,组织了4个联邦州10余家机电产品企业参展,并举办“俄罗斯商务日活动”;土耳其外贸署等外国政府部门和工商团体组团参展,进口展的影响日渐扩大。第104届广交会将继续加大招展力度,重点邀请欧、美、俄及对我贸易逆差较大国家企业参展,为境外中小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建立良好的渠道,提供更多的商机,实现中外企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交会除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成交平台外,还将致力于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一是要服务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二是要服务于维护中国制造声誉,打造中国品牌;三是要服务于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
电脑版回到顶部
  冀ICP备11006606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