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纪事】携手提升中企海外软实力 织密服务企业网——第二届加速提升中国企业国际软实力论坛举行
发布日期:2022-08-25 浏览次数:?
“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海外竞争的重要因素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近日,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出席第二届加速提升中国企业国际软实力论坛时表示。
该论坛是在中国贸促会指导下,由中国贸易报社、CGTN智库及领英中国联合主办。论坛旨在响应企业发展需求,继续加速提升中国企业国际软实力,加深国际软实力的交流。
贸促会织密服务企业网
张少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刚刚举办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所指出的那样,“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这也是当前全球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焦点,进一步凸显了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中国工商界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G20、APEC等国际多边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彰显了中国企业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张少刚表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整体萎缩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逆势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中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达1451亿美元,同比增长9.2%。今年1—4月,中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为450亿美元,同比增长2.6%。
“这说明随着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积极将创新科技、创新成果和创新服务带到海外,在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上大显身手。”中国贸易报社社长许素亭在论坛上表示。
作为中国成立最早且最大的全国性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中国贸促会是境内外工商界开展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的重要力量。张少刚表示,今年,恰逢贸促会成立70周年。下一步,贸促会将联合国家级媒体和社交平台,讲好中国经济政策,传播好中国企业故事,加强中国企业国际传播能力。同时,加大对中国形象的正面宣传,引导海外媒体的正面舆论,增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品牌建设,同各方一道携手推进中国企业国际软实力提升,织密服务企业网,扩大国际朋友圈。
媒体要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服务
“硬实力能够决定企业走多远,软实力则决定了企业走多稳、走多久。”许素亭说。关于软实力的提升,他认为,首先要改变思路。比如,企业出海不仅要把长成的参天大树移植到海外,更要学会在海外播种培育。海外的土壤气候与国内是不同的,企业需要更有耐心、更加细致,切勿急功近利。
许素亭指出,细数优秀的出海企业,有一个共识就是出海发展是长期工程,有些甚至需要几代人的深耕细作。长远来看,困难是暂时的,短暂的休眠是在等待一个万物生长的机会。
疫情之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硬实力提高很快,但在品牌建设、人才建设、合规建设和渠道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此时放缓的脚步对企业而言是积蓄力量的天赐良机。在此过程中,媒体要为企业提供好服务。许素亭称:“以往的媒体偏重于宣传,对企业软实力提升的精准服务度不够。今天,我们不仅要当好企业的传声筒,还要成为企业的智库,为企业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成为企业的知心朋友。”
CGTN对外合作部主任王建在论坛上指出,当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多主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但国际传播能力仍有所欠缺,原因在于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手段不够科学丰富。他介绍,CGTN成立的初衷是打造一家属于中国的全球媒体旗舰。目前,已拥有6个电视频道,58个广播频率,一个视频通讯社和近400个新媒体的账号。同时,全球电视观众达到2.83亿,新媒体用户1.68亿,成为全球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中国企业和CGTN等主流媒体应同向同行,形成更广泛的国际传播网络。”他说。
王建认为,外派员工承担着文化大使的角色,如果他们掌握国际交流的相关知识,熟悉外派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不仅能加深企业正面形象,更能提升企业的国际软实力。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应提升5种软实力
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软实力?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在论坛上提出可加强五种软实力的提升:国际化思维、全球化布局、精准的市场定位能力;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可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流的标准、质量、服务、品牌、模式;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的能力;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合规经营、提升防控风险的能力。
企业应具备国际化思维,进行全球化布局,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刘英奎举例道,在市场定位方面,小米的战略是成功的。它把目光瞄准拥有近14亿庞大人口的印度,人口众多且消费不高,高峰时期小米占据印度市场25%—30%的市场份额。
企业要具备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1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为2.44%,在全球排第十二。而以色列、韩国的研发强度高达近5%,是中国的两倍。刘英奎称:“一流的企业通常都具有高强度研发投入的能力。例如,华为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超过20%,达到22.4%,走出一条高研发、高增长、高创新之路。”
随着贸易领域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不断涌出,企业应敏锐发现、及时跟进、借力快速发展。据京东集团战略投资总监刘清云介绍,近年,京东致力于海外仓的建设,依照规模化、智能化、功能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战略发展。在智能化方面,多数海外仓配备机器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使履约效率提升三倍以上。在功能和开放度上,为中国品牌出海搭建高效通路,也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为防控海外市场风险,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合规经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长期从事跨境商事与法律服务的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分所主任杨荣宽,与跨境企业接触频多,也经历了不少“疑难杂症”。
“企业‘走出去’必须要具备跨境法律思维,其核心在于充分认知不同法系的差异,而跨境法律素养是企业国际软实力的关键。”杨荣宽建议。
美宝集团董事局主席徐鹏在论坛上讲述了美宝在提升国际软实力方面走过的道路,特别是如何构建健康的科学发展环境、汇聚优势的国际资源。他表示,“健康”有着宽泛的外延,是最大的软实力。在这一大环境下,美宝着力通过具体的技术展开全球合作,为世界健康卫生公共体系贡献力量,并以科学观念的健康传播、生命价值的深耕厚植来影响世界生命健康领域的发展。
LINK
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 领英出海业务战略升级
作为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拥有8.3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领英还是一个连接全球商业机会的平台,拥有超过5800万企业用户。第二届加速提升中国企业国际软实力论坛期间,领英举办了“扬帆出海正当时——领英助力中企出海”主题媒体沟通会。会上,领英负责人首次详细介绍了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价值,即希望成为精准的探测器、有力的助推器、全方位的护航仪,为出海的中国企业助力。
三大差异化优势赋能中企出海
人才是衡量一家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王茜在会上指出,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人才战略上普遍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缺乏海外人才战略整体规划,过于追求速度和短期效应,没有对人才梯队建设的长期积累;其次,对于海外人才眼中“好雇主”的理解有偏差,在如何吸引海外人才,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有待提升;第三,在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上“水土不服”,对于如何让公司制度适配海外不同地区的做法与文化,还有待长期探索。
“只有将质量、速度和成本这三者平衡好,才能使得好的海外人才招得进、留得住,真正发挥其人力资本的价值。”王茜说。
针对这些挑战,领英依托自身三大差异化优势,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更靠谱、更高效、更贴心的出海人才解决方案和服务:借助庞大的全球会员数量,为出海企业提供数据最全、覆盖面最广的多样人才库,帮助出海中企实现高效招聘,并提供海外市场的前期探测和竞争态势分析;依据实时数据产品,协助企业精准定位核心团队的人才画像,搭建人才库,并运用AI等新技术,精准触及和挖掘优质人才;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出海遇到的问题、难点、痛点,中国客户定制个性化的出海人才相关咨询,并在海外拓展的各个阶段提供可落地的人才解决方案。
“全球平台+本土生态”定制精准营销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海的大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海外塑造品牌影响力。领英中国营销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蔡晓丹表示,受疫情影响,B2B企业对于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转型的意愿更加强烈,对出海营销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成熟,希望借助在线社交媒体,推动国际市场的拓展。
作为全球商业决策者、意见领袖及职场影响力人士聚集的平台,领英五分之四的全球用户是企业业务决策的影响者与参与者,这使得领英在助力B2B企业海外营销方面具备独特的平台优势——严肃商业社交环境下的真实用户带来的信息可信度、基于职场标签的精准用户画像和客户定位、与深度数据洞察相结合的定制化咨询和内容营销服务。
2022年,根据中国本土出海客户数字营销的痛点,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领英中国本土化服务整体升级,希望通过本土生态圈的搭建,在内容和创意、技术和大数据这两大领域筛选战略合作伙伴,将领英全球营销的技术和方法,下沉至中国二三线市场,赋能更多中小企业出海。同时,携手合作伙伴在技术和内容领域开展本土创新实践,在借鉴全球经验的基础上拓展营销的边界。
蔡晓丹介绍,领英通过“全球平台+本土生态”的方式,为中国出海企业搭建了一套出海营销的最短路径和科学方法,可精准触达企业决策者,并根据不同市场文化环境定制精准营销解决方案。
“在中国出海企业100强中,已经有70%的企业选择与领英展开深度合作。未来,领英希望更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更多中国企业提升国际视野和本土化运营能力,实现真正的全球化。”蔡晓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