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省区市前10个月外贸进出口数据陆续出炉。根据目前已发布的数据,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整体较快,其中新疆、宁夏外贸进出口增速均超过50%,江西增速超过40%,高于全国增速,彰显出中国外贸在持续优化区域结构的过程中释放出强大韧劲与活力。
中西部潜能释放
11月14日晚,新疆吉木乃口岸,60余辆国产汽车开至国界界桥处,由外方司机驾驶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广阔市场。这种全程不见面、零接触的“界桥交接”方式,正悄然推动着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中国汽车源源不断地出口。据吉木乃口岸管委会统计,今年以来,该口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商品车达4679辆,实现大幅增长。
霍尔果斯口岸亦是一派繁忙景象。来自上海、山东、陕西、河南等地的铲车、客车、自卸车、二手新能源车等车辆,从这里排着长队驶向海外。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今年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共出口商品车35408辆,同比增长114%,日均出车120辆,单日最高达到280辆,不断刷新外贸成绩单。
这是新疆外贸火热发展的两个具体场景。乌鲁木齐海关1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疆外贸进出口1947.9亿元,累计增速和月度增速双双位居全国第一。10月当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08.8%,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新疆并非个例。中西部省区市整体增速较快,多地外贸增速超过两位数,外贸增长潜力快速释放。比如,今年前10个月宁夏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7.6%,江西增长40%,湖南增长21.6%,内蒙古增长19.6%,湖北增长18.5%,云南增长16.4%,河南增长15.9%,山东增长13.9%,安徽增长11.2%。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今年前10个月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整体较高受益于多方面因素:第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经济外向度逐渐提高;第二,中西部地区逐步发挥后发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布局日益完善,出口优势凸显;第三,疫情之下,海运受到较大影响,中西部地区凭借中欧班列和地广人稀等优势,吸收产业和出口业务,带动外贸快速增长;第四,中西部地区外贸总体规模不大,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基数较低,使得中西部外贸呈现高增长态势;第五,从市场端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较强增长潜力,市场空间巨大。
亮点纷呈结构优
进出口规模达1763.9亿元,同比增长65.4%,占当地同期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0.6%,拉动外贸总体增长57.4个百分点……这是前10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新疆外贸进出口的亮眼表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今年前10个月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之一。比如,江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868.6亿元,同比增长71.4%;湖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997.1亿元,增长48.7%,占该省外贸总值超1/3;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881.9亿元,增长37.3%;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607.2亿元,增长14.2%,占该省外贸总额比重为31.5%;安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700.4亿元,增长18.4%,占该省进出口总值的27.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市场也是拉动中西部地区今年前10个月外贸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河南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2148.6亿元,增长26.2%;新疆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89.6亿元,增长25.4%;云南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1197.7亿元,增长7.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表示,中国外贸的国际市场多元化开拓取得积极成效,不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占比快速提升,RCEP等自贸协定的红利也在持续释放,成为支撑未来中国外贸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前10个月中西部省区市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等出口均在增长,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比如,新疆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二者合计占同期新疆外贸出口总值的84%;宁夏机电产品、基本有机化学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别增长96.2%、53.9%、97.1%;河南以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3.7%,占该省外贸总额比重分别为60%以上和34.5%;云南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8%和42%,占当地外贸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3.1%和15.5%。
白明同时提醒,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产业体系相对薄弱,经济外向度仍不够高,外贸增长存在波动的可能。未来,中西部地区要保持外贸快速增长,根本是要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外向型产业体系,同时在营商环境、通关便利化等改革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一带一路”市场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