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吸引欧洲制造业继续对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其中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与此同时,欧洲制造业对外转移的趋势仍未停止,中国吸引欧洲对外投资仍存机遇。
在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高淑君看来,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内部环境看,俄乌冲突、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中断了欧洲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高价进口美国天然气,叠加欧元价格跌至20年来新低,使得欧洲能源价格飙升,欧洲工厂利润暴跌,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欧洲部分地区劳动力短缺,激化劳资纠纷,供应链紊乱推升物价,欧洲企业本土生产竞争力减弱。从外部环境看,中国、美国、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优势在全球很有吸引力,他们拥有相对低廉且稳定的能源价格,也对欧洲高端制造企业出台了包括补贴、税收减免和提供信用额度等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此外,这些国家和地区还具备承接业务的雄厚基础,包括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逐渐积累的技术能力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业务转移主要分为出口订单转移和产能转移两个方面,尽管受国际形势影响,但客观上来说,产能转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谋划的过程。”
作为欧洲制造业转移的主要主要去向国家,中国具有多重比较优势,高淑君说,“从需求端看,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在供给端有三个主要优势,一是产业链体系完备。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二是现代化物流体系发达。中国拥有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三是原始创新能力与基础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从2012年到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中国科技人才总量居全球首位。”
高淑君认为,承接欧洲制造业转移,这对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资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其一,欧洲制造业迁移可以为我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进一步助推我国经济增长。其二,承接业务转移时立足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资源能源优势,高效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其三,欧企对华投资能给中国带来世界最顶尖的制造业技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我国全球产业链地位。其四,承接附加值较高、相应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的产业,结合我国在光伏产业和风电方面的制造优势,可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有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