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外贸信息>外贸动态

【趋势瞭望】多国收紧粮食出口 供需矛盾亟待解决

时间:2022.08.23信息来源:腾讯新闻

图片
在世贸组织(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后的农业委员会会议上,粮食安全问题继续主导议程,一系列出口限制措施为各成员方敲响警钟。
WTO:全球小麦产量不容乐观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最新发布的主要粮食(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市场信息月报中预测,受俄乌冲突影响,全球小麦产量不容乐观,预计高价格将持续主导未来市场。
出于对粮食安全的担忧,部分国家继续执行新的出口限制措施,也有许多国家加大力度促进国际贸易以保障国内供应。
由于乌克兰的出口仍受到限制,WTO预计未来国际小麦和玉米市场将保持紧张态势。WTO称,这意味着这些谷物的价格将继续波动;相比之下,尽管成本价格高企,全球大米生产前景依然强劲,而大豆产量可能创下新纪录。
WTO表示,目前就北半球而言,炎热和干燥的条件阻碍了几个主要产区的冬小麦单产,这进一步证实了2022年全球小麦产量将下降的预期;同时,虽然玉米产量前景有所改善,但WTO仍预期全球玉米产量将低于去年水平。
具体而言,WTO报告显示,2022年世界小麦产量预报数据在7月小幅下调。前景略有下调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欧盟持续干旱,单产受到影响,产量预报数大幅下调;二是阿根廷和伊拉克产量预报数较小幅度下调。这两方面下调大大抵消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较好的收获预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播种期天气良好,利润空间大,均有利于扩大播种面积。
就玉米而言,尽管乌克兰玉米产量仍有可能较过去5年平均水平下降30%,但官方数据显示,玉米播种量大于此前预计,因此前景同样得到提振。乌克兰玉米的增产大大抵消了墨西哥和一些亚洲国家玉米产量预报数的小幅下调,也基本抵消了欧盟预报数的较大幅度下调,此前下调的原因是播种量小于最初预测,异常干旱天气导致产量前景不容乐观。不过,虽然对2022年玉米产量预测上调,但仍比去年产量低1.2%。
就大米而言,鉴于印度官方称全国2021年秋收收成增加,WTO月报上调了印度2022年的大米产量预报数,大大抵消了对越南单产下调以及对其他一些国家较小幅度的下调。
乌克兰粮食难运出
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出口了世界30%的谷物和67%的葵花籽油。乌克兰的小麦、玉米、葵花籽油出口分别占全球市场的12%、15%和50%,为全球4亿人提供食物供应。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乌克兰每年向全球市场供应4500多万吨谷物,其中约90%的谷物出口通过轮船运出。乌克兰农业政策和粮食部表示,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黑海等港口被封锁,粮食海运停滞,出口量锐减。乌谷物出口量通常为每月600万吨,而2022年3月份谷物出口量仅为32.2万吨,4月份为97万吨,5月份为120万吨,6月份也仅有141万吨。替代的铁路及河道运输等方式无法弥补海运停滞造成的出口损失。
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1日,该国的粮食总储存容量为7500万吨。今年4月份,俄乌冲突的炮火一度重击乌克兰6个重要的粮仓,受此影响,目前实际可用的储存容量仅为6090万吨。由于出口受阻,乌克兰仍有1800万吨去年收获的谷物和油籽等待出口,占据了其30%的粮仓容量,无法为新收获的粮食腾退可用的储存空间,这意味着新收的粮食很大一部分将“无处安放”。如果不解决港口封锁问题,到了秋天,卡在港口的粮食恐增至7000万吨到7500万吨。
不仅如此,根据乌克兰农业政策和粮食部6月15日公布的数据,俄乌冲突使乌克兰约有240万公顷作物无法收割,价值估计为14.35亿美元。根据乌克兰农业经济研究所预测,2022年乌克兰小麦产量预计为2000万吨,同比减产37.5%;玉米产量预计3000万吨,同比减产23%;向日葵1050万吨,同比减产36%。
印度小麦出口禁令成焦点
今年5月,印度小麦出口禁令开始实施。在其宣布禁令后的第一天,全球小麦价格就飙升了6%。因为包括美国农业部在内的各种机构预测,印度在2022—2023年可以生产近1亿吨小麦,远高于近5年的平均值(9600万吨)。
有外媒报道称,孟买一家经销商表示,孟加拉国进口印度小麦的成本和运费低于每吨400美元,但在印度实施禁令后,其他国家贸易商的报价高于460美元。
印度贸易部长戈亚尔表示,印度需要限制粮食出口以稳定国内的食品价格,以防出现抢购囤积的现象。
世界银行宏观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卢塔认为,限制食品出口只会提高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风险,这必将产生骨牌效应,促使更多国家采取类似措施,导致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
印度尼西亚政府为抑制国内食用油价格飙升,4月28日宣布实施原棕榈油和其他棕榈油产品出口禁令。此举打乱了全球食用油市场。
此外,马来西亚也从6月1日起禁止活鸡出口,只是在14日解除部分禁令。
根据华盛顿智库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数据,这一波出口限制已影响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交易,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粮食危机的近一倍。
IFPRI研究员拉博得说:“这些限制措施往往会引发恐慌,促使买家囤积商品,进一步推高价格。”
预防全球性粮食危机需多边协作
随着科技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化,整体来看,全球粮食生产供应总量能够满足全球人口所需,在不出现全球性大灾大难同频共振的条件下,波及所有国家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被触发的概率较小。但全球粮食供需仍存在区域不均问题。
南京市行政学院副教授苏瑞娜认为,当前,需尽快协助已陷入粮食危机的发展中国家纾困,加强多边协作机制限制恐慌蔓延、防止局势恶化。
苏瑞娜认为,短期而言,国际社会应联合起来、加强协作。积极发挥粮农组织、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粮食援助机制为遭受粮食危机的国家纾困解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危机预警能力,确保易受灾地区农业生产免受影响。
中期而言,应加强各生产国政策协调。通过政策协调降低各类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因“信息孤岛”造成恐慌蔓延。局部粮食危机出现时,极易催生出“一国禁运、多国封关”、恐慌性抢粮购粮现象,间接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稀缺。全球粮食产销国间虽有信息交流机制,但机制运行不畅,应加大产销国之间的信息交流,降低产供销各环节信息不对称,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长期而言,则是要构建全球粮食体系的系统韧性,使其能有效应对各类系统性风险。应借助新技术、新组织、新模式提升粮食体系生产、供应、消费多个维度的公平性,增强发展中国家、弱势群体的抗风险能力。
我国一直坚持粮食生产“以我为主”政策,“还应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升我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影响力、话语权,在防范全球粮食危机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苏瑞娜说。

   
回到顶部 | 联系我们
河北省外贸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地址:石家庄市新合作广场 b1 1201   邮箱:87812389@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67662519/4008320700
备案编号:冀ICP备11006606号-18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