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3日),湖北网台从武汉海关召开的关区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48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进出境货运量2125.6万吨、货运总值19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9%;进出境旅客296.7万人次,增长5.7%;进出境邮快件2212.7万件,增长66.9%;水运进出口集装箱46万标箱,增长7.5%;中欧班列(武汉)往返424列、货运量32.88万吨,分别增长13.07%、12.14%。

据武汉海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湖北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转变理念、创新方法、多措并举,助推湖北开放型经济和外贸高质量发展。
助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支持中欧班列快速发展,支持开通进口棉纱、过境公铁联运线路专列,班列线路扩展至15条;建设多式联运中心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指导整车进口口岸通过验收并顺利进口汽车;支持天河机场重点发展国际货运业务,开辟美欧韩货运航线3条,对进口肉类水果鲜活产品实行快速通关,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支持宜昌,恩施,襄阳等机场申请临时开放;支持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密切与沪苏渝蓉等地海关合作机制,支持内外贸同船运输,支持武汉港黄石港开辟直航航线;研究出台十四项措施,支持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顺丰机场)建设;推动武汉出口加工区获批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完成仙桃保税物流中心(B型)验收工作,对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给予指导。
深化自贸试验区创新复制推广工作。借鉴复制制度58项,研究制定创新举措57项;“先出区、后报关”和“先放行、后改单”2项原创性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国务院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为华星光电、国家存储器基地等重点区内企业量身定制监管服务措施,实施“减免税手续汇总办理”,手续简化率超过73.5%;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发展,推出“企业增信担保”创新举措解决电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通关套餐”,全面实现海关通关无纸化,企业可以选择“自报自缴”“自打自缴”“担保验放”等多种申报方式;实施关税保证保险试点,通过保险担保实现“先放行后缴税”;加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力度,提升报关、报检覆盖率达100%;深入推广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优化长江内支线转关运输手续,简化铁路班列转关监管环节,海关提供“预裁定”“舱单归并”“车边验放”等通关服务。
全面推动口岸提速增效。推进机构改革,深化关检融合,实现办事窗口“一口对外、一次办理”,口岸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会同口岸有关部门梳理口岸物流环节,优化大通关流程,压缩通关时间;实施“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简化武汉新港集装箱验放手续;落实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验核联网要求,对全部44种监管证件实现联网核查。2018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7%,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93%,压缩率双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应用科技手段促进提效降费。全面推广应用H986机检查验设备,实行集中审像、智能审图和顺势监管。开展“先期机检”试点,累计节约费用1266.1万元;在全省推广应用智能卡口验放系统;建设水运、空运、铁路、快件和跨境电商物流辅助系统,开发“联合查验放行平台”,自动推送查验放行信息,实现口岸物流作业无纸化、放行货物自动验放和查验货物口岸多部门并联操作。2018年进出口查验时间较2017年分别缩短39.1%和46.5%,累计免除查验费用204.2万元。
积极支持新型业态发展。优化跨境商品通关作业流程,创新跨境电商企业查验、担保模式,建设跨境电商信息化平台。2018年,跨境电商直购进口清单10.3万份,增长166.2%;全力支持东湖综保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支持机场公司整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业务和快件邮件业务;积极支持汉口北优化市场采购贸易业务,探索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结合发展。全年市场采购贸易货运量1.9万吨,货值12.3亿元;支持外贸综合体开展多元化贸易,支持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建设。
武汉海关关长、党组书记杨杰表示,2019年,武汉海关将认真落实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全面从严治党会议精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坚定前行、务实奋进,全面推进“五关”建设,打造具有“一流精神状态、一流工作业绩、一流设施设备、一流服务管理、一流作为贡献”的新武汉海关,奋力开创武汉海关事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