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为跨境电商 行业注入“强心剂”。
“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
这一发言让过去两年处于低谷的跨境电商行业兴奋。“2018年经济整体下行,确实让大家感受到了一些压力。 市场上关于消费降级、消费分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目前市场来说,大家最缺的不是钱,也不是消费欲,而是信心。信心是最珍贵的。”网易公司CEO丁磊 在11月6日的进博会上表示。会上,包括网易考拉在内的电商企业签订大笔进口采购。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6日,各大电商平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进口采购签约金额已超16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巴巴 5年2000亿美元、京东 采购近千亿元、苏宁150亿欧元、网易考拉近200亿元、寺库1亿美金、唯品会100亿元、洋码头约1亿元。
“进博会明确的政策信号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德勤亚太消费品与零售行业主管合伙人张天兵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范围内有一大批中小零售品牌相当看好中国市场。以前他们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如果在中国进行投入、生产、销售),但在鼓励进口的政策确定后,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将为他们带来新的机遇。”
政策红利刺激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18全年将达到1.9万亿元。而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跨境网购的用户达7500万人,预计到2018年底用户数量将达8800万人。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国家也在加强管理。今年10月通过的新电商法指出,国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此外,在监管层面,新电商法要求,跨境电子商务从业者需依法注册登记并缴纳税款。对于消费者而言,“海淘”商品的正常权益将受到保护。
国家鼓励进口的降税政策也相继出台。此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显示,11月1日起,我国降低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主要涉及生产和生活相关的众多工业品与消费品,平均税率由10.5%降至7.8%,降幅约为26%。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日用消费品的关税下调显然是个利好消息,对电商企业意味着进口成本的降低,企业能够进一步增加进口商品种类和数量。目前,消费者对于这些商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利用降关税的时机,进口贸易企业与跨境电商能实现更好的分工,线上和线下一起做大进口商品市场的“蛋糕”。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跨境电商本来就是零关税。国家提出要进一步下调关税,那么未来一般贸易进口的商品将会受惠,这总体来说是利好进口商。”京东全球购总经理杨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跨境电商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存在政策风险,这也导致了行业发展的不稳定。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则打消了企业的顾虑。”
空间仍待发掘
近年在国内消费升级、国内电商环境成熟的背景下,中国居民从海外购买商品越来越多。借助电商渠道,海外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增长很快。
“相对于国外电商,中国电商物流 效率更高。中国电商还大力发展大数据平台,通过收集的数据完善更个性化购物体验:从购物习惯、支付历史、搜索偏好等判断顾客的需求,精准地投放广告、推荐产品。”飞利浦大中华区健康生活事业群总裁钟鸣表示,“电商无疑带动了中国消费市场。”
在政策激励下,电商企业发力跨境电商成为大势所趋,纷纷在海外建立采供及物流中心。“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向海外商家发出了邀请,今年邀请200多家品牌入驻进博会场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作为进博会的组展商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成立全球六大采购中心,帮助实现其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光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林智勇认为,跨境电商作为一种贸易新业态,能够让国外品牌和企业以更低风险和更低成本进入中国市场。伴随政策信号的利好,今后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的国外品牌和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拓展中国市场、培育品牌与搭建渠道。
不过,行业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物流效率、流量稀缺等。一名不愿具名的跨境电商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对于平台来说,流量成本基本是每家都逃不过的问题。“今年电商在线下(地铁、楼宇、公交等)的广告投放减少了很多。毕竟过去几年烧钱太多了,现在的第一任务还是活下去,至少做到盈利。”
跨境电商能否抓住政策的红利,依然是未知数。分析人士认为,中间环节多、购物周期长往往是制约进口商品消费的两大重要因素。如何对国外物流、商检清关、国内物流这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有效统筹,促成跨境贸易整个流程中各环节的良好对接,这将是电商平台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