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消费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经济体。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连续4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消费品进口是中国对外贸易重要增长点
消费品进口是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重要补充,也是近年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增长点。2017年,消费品进口额1170亿美元,比2008年大幅增长2.5倍,在中国货物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3.4%提高到了6.4%。2008—2016年,中国消费品进口年均增速13.38%,不仅远远高于同期中国货物贸易进口4.31%的年均增速,也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品进口增速。
消费规模扩大的同时,消费结构明显升级,消费需求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和差异化,对优质、安全、新型、智能商品需求旺盛。2017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化妆品、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实现9.3%、13.5%和10%以上的较快增长。中国进口消费品结构也鲜明地反映出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进口消费品以食品、医药产品、化妆品、婴儿用品为主流。食品是中国消费品进口的最大类别,2017年进口额456亿美元,在消费品进口中的比例高达39%,其次是医药、家电、日用轻工产品、美护日化产品、纺织服装等,在消费品进口的占比分别为14.5%、10.4%、8%、7.8%、6.4%。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为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性安排和“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中国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最近10年,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分类统计,2008年,中国消费品进口来自177个进口伙伴,前10大进口来源占消费品总进口的比重为66.3%。2016年,进口伙伴进一步增加到199个,前10大进口来源占比下降到57.8%。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是中国消费品进口主要来源地,其次是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产品特色鲜明、与中国具有较强互补性的国家。2016年,美国为中国最大消费品进口来源地,占消费品进口总额的9.1%,随后依次为德国、法国、日本、越南、意大利、韩国、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分别占市场份额的7.4%、6.0%、5.9%、5.8%、5.1%、4.8%、4.7%、3.4%和3%。
2008—2016年,中国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消费品进口年均增长15.1%,高于平均增速。2016年,自相关国家消费品进口占全部消费品进口的21.7%,比2008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贸协定,2008—2016年,从21个自贸区伙伴(不含台港澳)进口的消费品比2008年增加2.4倍,年均增速16.5%,在全部消费品进口中所占比重由26.4%提高到了32.9%。
为消费品进口创设良好基础
近年,中国推进创新驱动,优化消费环境,为消费品进口创设良好基础,有效促进境外消费回流和消费品进口增长。
顺应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形势,2015年以来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杭州等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8年7月又新增22个,使试验区总数达到35个,地区分布也由东部、中心城市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和二三线城市扩散和下沉。三年来,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实现的零售进出口 总额年均增长50%以上。2017年达到90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6%。其中,进口565.9亿元,增长116.4%。此外,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等新型业态创新发展,大大拓展了消费品进口渠道。
国内网络零售高速发展,不仅在规模上稳居世界第一,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在商业模式、支付方式、物流配送等方面也创出了中国特色。同时,流通领域不断创新,实体零售转型发展,传统百货零售业更加聚焦消费需求,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消费增长。
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分析,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16—2021年中国消费增长累计将达1.8万亿美元,2021年消费市场规模至少达到6.1万亿美元。消费品进口依然有增长空间。根据2018年5月商务部进行的消费品需求状况调查结果,消费者在选择进口消费品时更多关注安全、价格和品质,未来对食品、服装鞋帽、化妆用品、母婴用品和钟表眼镜等进口商品的购买意愿较强。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今年三次降低了药品、汽车、消费品及其它众多工业品的关税。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将促进消费品进口规模稳步扩大,同时市场格局也将不断优化,正在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为越来越多有特色、多样化的进口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