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路上,有一些规模不大却颇具竞争力的制造企业在全球化的舞台上逐渐站稳脚跟。作为美国客户的唯一供应商或者优选供应商,它们的成本管控和产品技术优势有助于抵挡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
美国订单稳定
作为美国客户的唯一供应商,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志科技”)总经理吴勤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合作了10年的美国客户“一时还找不到替代厂家”,双方每年的合作都很稳定,采购量在500万美元左右。
明志科技的零部件产品出口主要面向欧洲,美国占比较少。总体来说,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并无多大影响。
对衢州恒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下称“恒业汽车”)而言,今年是美国订单明显增加的一年。恒业汽车董事长夏田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今年谈成了两个来自美国的新订单,其中一家的采购规模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目前50个产品已进入开发阶段。
“他们(美国客户)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也不容易,我们这个单子就谈了一年半。”夏田生表示,和客户原来的供应商相比,恒业汽车在价格上拥有至少15%的优势,对于美国客户来说颇具吸引力。公司今年整体营收预计同比增加20%,总计约2亿元,平均毛利率超过20%。
浙江新昌县凯力精铸有限公司20%左右的出口订单来自美国,这些订单也较为稳定。该公司经理吴亮亮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企业的生产优势明显,在成本上会比国外低不少。即使近几年企业面临人力成本高企、原材料上涨和环保投入增加等多方面压力,仍然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每年的业务量以20%~30%速率增长。
加快智造转型
不少身处传统制造行业的企业都在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抓住契机,加快了从制造向智造迈进的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更高的利润率。
明志科技的主业是复杂薄壁铝合金铸件的铸造、加工及装配生产。作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明志科技于2014年起投入的新车间总投入约1亿元,利用自主研发的自动砂型开箱机及机器人自动化清理单元,同时配套一系列自动化生产线,引进制造管理系统MES以实现智能化解决方案,向智能制造迈出了一大步。
吴勤芳给近几年的设备投入算过账,预估2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跟传统生产线相比,机器换人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工成本,综合成本比原来下降了一半。自动化转型实现了更低的成本、更稳定的质量和更高的效率,也实现了利润翻倍的效益。“产品价格不变,成本降低了,新车间的利润和老车间相比可以翻倍,实现20%~30%的毛利润。”吴勤芳表示,明志科技每年的研发投入在3000万~4000万元左右,占销售比例的5%~10%。今年和去年相比,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预计都能实现30%~35%的增长。
明志科技的生产规模不算大,但附加值和利润率却因智能化车间的打造而相对靠前。吴勤芳说,他们有一次参加一家中国企业面向全球的国际招标项目,原本这家企业更倾向于买进口的产品,但开标后发现,明志科技的报价比国外的企业低20%,质量却差不多,有些参数甚至比国外的还要高,最终明志科技成功中标,“(客户)最后比较下来,认为我们国内的产品又好又便宜。”
2016年,恒业汽车投资1亿多元建立的新厂正式投产,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日本铸造生产线,同时提升数字化水平,生产中高端汽车配件。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同步升级,以及团队对工艺的不断改进,公司的产品逐渐进入了国际高端品牌的采购列表。“日本的汽车零部件采购商来厂里考察,觉得我们的生产线比日本的供应商还要先进。”夏田生说,汽车行业要想吸引高端客户,必须满足他们的质量要求,客户会对公司的每个环节进行审核,不过关就不可能有订单。
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夏田生说自己始终重视企业的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企业就拥有不断压缩成本的空间”,这也是恒业汽车和同行相比拥有成本优势的重要原因。
全球化布局
加速全球化布局并提升客户结构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目标。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这一目标有了更强的紧迫感。
恒业汽车长期立足于国内市场,近几年加大投资后进入了快车道,夏田生说,目标在2~3年内实现国际订单超过50%。
2017年12月,明志科技在德国成立明志科技莱比锡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2月1日收购了迪砂公司在莱比锡的制芯业务部门。吴勤芳表示,公司的计划是其制造装备产品可以开拓更大的欧洲市场。
吴亮亮则称,公司根据客人的产品需求以及产品的利润率,会有意识地做出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多点开花。
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其中,出口10.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进口9.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7%;贸易顺差1.25万亿元,收窄31.3%。
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计进出口5.31万亿元,增长12%,高出全国整体增速2.9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7.3%,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