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
唐山的历史总是在这一刻定格。
唐山人的心中总是在这一刻饱蘸深情。
唐山的发展也总是在这一刻注入新的动力——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唐山,要求唐山按照“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再接再厉、不懈努力,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殷殷嘱托,绵绵厚望,化为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两年来,唐山人民以“三个努力建成”为指引,交出了一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
全面扩大开放,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
风从东方来。
北京、呼和浩特、包头、哈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安特卫普,4月26日,一列满载着集装箱货柜的列车从唐山京唐港出发,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将这些国家和城市连成一线,唐山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
全程约1.1万公里,运行时间约16天,唐山港中欧班列的成功开通,构建了以京唐港区为枢纽,覆盖三北、联通中亚、通往欧洲的水陆国际联运网络。
中欧班列的成功开通,迈出了唐山对外开放的铿锵步伐,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汇聚唐山,重新审视这个闪亮的名字——
2017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7亿吨、集装箱运量达到253万标箱,跻身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成为世界港口发展史上的奇迹。
目前,唐山港已建成矿石、煤炭、液化、LNG、原油等各类生产性泊位12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1个,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铁矿石接卸港、最大的钢材输出港、重要的油气能源进口基地及储备中心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港口。
同时,唐山港已成为我国4个可停泊40万吨级货轮的港口之一,建成内陆港13个,开通国际集装箱班列2列,先后与国内外198个港口实现通航,开通内外贸航线206条,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直航,形成了直达东南沿海和日韩、通达世界的海运网络。
全面扩大开放,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我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积极引导推动唐山钢铁、水泥、玻璃等过剩产能“走出去”,批准对外投资项目145个,投资总额23亿美元,对外投资范围遍及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和推动的河钢唐钢公司塞尔维亚钢铁厂项目,成为我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
到2017年底,唐山共有“三资”企业402家,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4.2亿美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达到9.3%,外贸备案企业近4000家,外贸总量占河北1/5以上。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6月23日,市委、市政府在曹妃甸区召开全面推进曹妃甸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唐山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也在海洋,最大的突破口和引爆点就是曹妃甸。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按照“一港双城”战略部署,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唐山特色,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之路,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全面推进曹妃甸高质量发展,加快把曹妃甸打造成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唐山的全面扩大开放之路,在脚下不断向前延伸。
加快动能转换,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工业,是唐山的“城市名片”。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七个第一”。
今天,唐山的工业仍在延续着它的辉煌,讲述着它的骄傲:
——2016年12月,唐山晶玉科技有限公司的“蓝宝石多线切割机”,在我国工业设计领域最高奖项“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审中,一举夺得金奖。
——3月9日,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开始型式试验,这是我国16辆长编组“复兴号”首次亮相。
——7月8日,三友集团投产的年产2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在单线产能、综合能耗等方面创造了化纤行业之最,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唐山是工业大市但还不是工业强市,是制造业大市但还不是先进制造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对唐山产业结构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科学的研判。
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由工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18.9亿元,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的27.1%。
坚定不移压减产能。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利用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标准,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性退出机制,形成化解和防止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2013年以来,唐山累计化解炼钢产能4469万吨、炼铁产能2553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3.9%和39.6%。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钢铁、焦化、水泥三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2010年下降1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9.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
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唐山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40家,完成增加值3518.9亿元;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五分之一,税收、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已开发土地面积均居全省首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创新发展能力强、绿色发展能力强、融合发展能力强、支撑带动能力强、产业竞争能力强、持续发展能力强为标志,做强四大主导产业,做大五大新兴产业,做优四大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助推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进程。”
6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推进大会,吹响了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集结号”。
——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200家;“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9,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重点行业80%以上企业达到清洁生产标准;打造2个千亿级、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个万亿级、1个5000亿级、2个2000亿级的支柱产业,初步构建起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框架。
——到2025年,跻身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精品钢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行列,成为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基本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到2035年,成为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兴产业聚集区、融合创新先行区、绿色低碳样板区,建成高质量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
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时代画卷已跃然眼前……
主动融入京津,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2016年10月,北京和河北水泥行业各自的“领头羊”——金隅股份和冀东水泥,完成了国内水泥行业历史上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的最大规模重组。
重组后,企业彻底避免了因水泥产能过剩而引发的恶性竞争,并且一举跻身全国水泥行业三甲行列。冀东水泥与北京金隅股份成功重组,成为京津冀产业合作的样板。
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唐山和北京、天津的联系愈发紧密。我市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唐山提出的定位和要求,紧紧围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北京科技成果到唐山产业化、承接北京部分公共服务功能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实施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319项,总投资2491.31亿元。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台·汉沽)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发展壮大,北京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首钢京唐二期等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加快推进。
——深化与京津在教育、旅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合作,共完工功能疏解项目150项。北京市友谊医院、安贞医院、妇产医院与曹妃甸合作办医机构开诊,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已开始招生。
——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推进以唐山科技中心、高新区创业中心等为重点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京津冀钢铁联盟协同创新研究院落户迁安。
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逐步实现交通一体化,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唐山一直在阔步行进。
2017年9月19日上午,京唐城际铁路唐山段暨机场站开工。
京唐城际铁路全长148.7公里,自西向东途经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宝坻区,最后到达唐山市。该条铁路建成后,北京到唐山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
京唐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是唐山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里程碑式节点,标志着京津冀三地组织建设的第一条城际铁路即将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将对提升唐山交通枢纽地位、促进要素畅流、迸发创新创业活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唐山发展的机遇,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生态环保治理,健全与京津生态治理合作机制,推动共建共享,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2017年,唐山PM2.5年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11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66微克,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94天,重污染以上天数减少45天。完成潘家口等4个水库网箱养鱼清理,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引滦入津入唐水源污染隐患问题……
两季寒暑,七百多个日夜。
唐山人民始终将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心间,以昂扬的斗志、奋进的姿态、不懈的拼搏,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唐山,在“三个努力建成”的奋斗征程中向前、向前、再向前……(记者 戴强 刘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