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合作”机制启动6年以来,成果惠及贸易、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第八届经贸论坛开幕式时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应运而生,顺应时势,符合各方利益,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几年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向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序推进,实现了互利共赢,增进了民生福祉。
中保合作空间大
“在中东欧的16个国家中,中国和保加利亚的经贸额增长很快。”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保双边经贸额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其中,中国主要从保加利亚进口玫瑰产品、酸奶、红酒和农产品等。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企对保加利亚投资不断加大。中国长城轿车在保加利亚实现了生产、组装和销售的本地化;2018年年初,宇通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又加入到索非亚公交系统,成为保加利亚第一台纯电动公交车;中国-中东欧国家首个农产品物流中心及展示馆在色雷斯经济区建成并投入运营……
2018年6月,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揭牌。“合作区的成立对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位于合作区的河北某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俊宝说,借助合作区这一平台,接下来,杨俊宝打算与保加利亚的有关企业合作,进一步研发、改进酸奶工艺,推动更多、更好的产品走向市场。
“但中国对保加利亚的投资还相对较少,不足1亿欧元。”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相比于中国对匈牙利、波兰、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的几十亿欧元,力度尚显不够。中国的工程机械、基础设施、高新领域(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发展程度较高,而保加利亚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标准等略胜一筹。因此,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和中东欧多层次合作
相关专家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波兰弗罗茨瓦夫城市防洪设施等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已经竣工。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等合作项目仍在推进。
中国和中东欧的良好合作源于相互需求的满足。“中东欧很多国家的产业结构并不完善,其基础设施、金融领域和西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并未解决东西欧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卞永祖说。自欧债债券危机以来,希腊等西欧国家自顾不暇,不能满足中东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合作符合中东欧的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需求。
中国和中东欧的合作源远流长,2018年是“16+1地方合作年”。中国的一些省份、城市也加强了与东欧国家的合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赵福军表示,中国先后在重庆、河北省、捷克布拉格等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并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部长级会议、旅游合作高级别会议、创新技术合作及国际技术转移研讨会、农业经贸合作论坛等,搭建了多层次合作平台。
宁波市贸促会会长柴利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着“开放合作 共赢发展”的新理念,宁波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经贸交流的大平台。宁波市政府通过承办中国—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和出台《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若干意见》等战略举措,大力推进宁波企业走进中东欧,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合作、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6月,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和第二十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宁波举办。三会期间,浙江省共签约外资项目71个,总投资173.3亿美元;宁波市共签约外资项目41个,总投资60.53亿美元,协议外资23.69亿美元。“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成功揭牌,宁波成为国内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城市。
“浙江等省市地方经济外向程度很高,企业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和投资随着平台的搭建逐渐增多。”卞永祖表示。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借助当地工商界的合作机制,寻找合适的海外投资建厂时机。比如浙江金融业发达,可通过金融创新,将民间资本输送到中东欧国家;或者利用跨境电商,在海外搭建网络平台,与中东欧国家相互之间销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