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日前表示,实现碳中和需要“三端发力”。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为401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这些排放量最终被陆地碳汇吸收31%,被海洋碳汇吸收23%,剩余的46%滞留于大气中。丁仲礼指出,“碳中和就是要想办法把原本将会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下来或吸收掉。”。在丁仲礼看来,碳中和看似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丁仲礼说:“简尔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他同时表示,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丁仲礼强调,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投入在技术研发、产业示范上,力争使我国技术和产业的迭代进步快于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