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发表文章称,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签署了数项贸易协议,即使它仍与一些国家存在冲突,如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但专家们称,这种矛盾表明,尽管存在政治分歧,但许多国家都明白,鉴于中国的制造能力,把中国作为贸易对象是有益的。在中国即将召开两会讨论新的五年规划之前,亚洲协会澳大利亚中心和北京齐纳百思咨询公司都预测,尽管中国欢迎外国投资和专业知识,但将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同时,中国预计将着手签署更多贸易协议,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齐纳百思指出,“任何摆脱出口依赖的重大经济转移都将持续数年。就近期而言,贸易协议有助于增加出口,并让国内企业有机会在全球市场上竞争,从而提高自身实力,还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当出口开始下滑时,中国将寻找其他工具来扩大对外关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巴拉·拉马萨米的观点与亚洲协会和齐纳百思一样,他认为,尽管中国希望打造“双循环”经济,但也需要全球贸易。“中国需要获取自然资源和技术,以保持其生产机器的运转,以及满足国内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香港城市大学贸易学教授朱利安·谢斯称,中国面临应对美国等其他经济体的全球压力,而此举会释放部分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称,这很可能是本次两会上关于全球贸易的讨论要点。“对于贸易协议,中国必须制定更多改革措施以及指明中国发展方向的时间表。除改革外,尽管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新冠疫情引发“脱钩论”,导致部分国家大力发展某些重要商品的自给自足,但中国仍位于许多制造业供应链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