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刊发评论指出,欧中双方就双边投资协议达成共识,"这听起来像是德国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结束前的凯歌,但实际上却是中国在地缘战略上赢得了一分:中国不用再担心欧美会联手对华强硬。……协议为欧洲企业提供了中国市场更有利的投资前景,包括电动汽车、医疗卫生等领域,对应的,中国企业也在欧盟市场获得了更为可靠的法律环境。"苏黎世出版的《每日导报》也批评说,欧盟不应该在对华政策问题上撇开美国盟友。"北京非常担心欧美联手协商对华政策。显然,欧盟想利用中国政府的这种不安情绪。但是,布鲁塞尔这样做,恰恰重复了特朗普的错误,欧洲人自己不久前还因此对美国总统口诛笔伐:操之过急的贸易协定、考虑不周的条约、更像政治秀而非长远对华战略的甩开盟友单干之行为……""这份协议毁掉了欧盟的重要政治资本。现在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形:要么中国全面确保中欧双方都拥有同样的游戏规则,要么欧盟让欧洲市场上中国企业的日子与在华欧企同样难过。北京很担心后一种情形,因为中国需要投资欧洲市场以获得欧洲的技术。新的欧中投资协议既没有展现出欧盟已经独立于美国,也没有展现出强大。这份协议没能重振欧盟的对华政策,反而削弱了它。"柏林出版的《世界报》刊登了有副总编Robin Alexander撰写的评论"默克尔的欧中协议只有一个弱点"。文章认为,这份由默克尔审时度势大力推动的欧中投资协议,在经济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协议首次规定,双方必须明确交待各自的政府补贴项目。届时将能看到,那些近年来用低廉价格打败欧洲对手的中国企业,究竟有哪些是真的更具竞争力。诚然,这一措施还远远不足以实现市场参与者的机会均等,但无论如何是订立了这一目标。"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体制竞赛需要一个框架"为题,刊评认为,尽管协议本身以及中国的行为有不少值得抨击的地方,但是双方能够就游戏规则达成共识,总归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