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产业在高耗能、低水平领域里产能过剩,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6年,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就指出,中国有约25000家化工企业,而其中大部分企业的产品相同,“中国化工企业的客户群体数量有限……由于研发能力薄弱并且缺乏先进技术,只能选择重复投资低端产品的道路”。很多中国企业没有研发投入,对进口技术严重依赖,导致效率低下以及规模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报告还显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化工行业供应增长速度超过需求。化肥、尿素、甲醇、氯碱、纯碱、电石、轮胎、氟化氢、磷酸铵以及甲基硅单体等10个产品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时至今日,中国化工产业面临的问题没有显著改观。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CEO黄音国日前表示,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化工生产国,化工产值规模约占全球的36%,但中国化工业仍面临资源竞争力、产能过剩等挑战。现在大化工项目太多了,2025年左右会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并导致环保等问题。黄音国提醒,化工产业链的进出口平衡值得注意。以塑料产业链为例,塑料产业链大概有50%的塑料制品都在做出口,在逆全球化周期中,如果这部分塑料的出口出现了限制,意味着有50%的塑料产品在中国是无法消耗的。据预测,2030年左右中国单一国家化工产值会达到全球化工产值的50%,在相对高能耗的条件下,如何做到碳中和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国际上不断强调企业重视ESG以及碳减排的压力下,高耗能、低水平、产品同质化的中国化工业将面临巨大的重组压力,相当一批中小化工企业估计难以逃过这一波经济收缩期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