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在11月显现。在连续数月高增长后,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骤降至个位数且远逊市场预期,这显示了内外需开始趋于疲弱,而中美贸易战导致的“抢出口”刺激效应也已减弱。12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同比增长5.4%,进口同比增长3%,而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分别为10%和14.5%;11月贸易顺差为447.4亿美元,扩大16.4%,创年内最高,且高于路透预估中值的顺差340亿美元。据路透测算,11月美元计价出口增速为今年3月以来最低,进口增速为2016年10月以来最低。对此,市场认为,中国进出口同时走弱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外贸总体格局。对于出口增速大降,有分析指出,一方面,11月美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小幅回升,而日本、欧元区PMI继续回落,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呈放缓趋势,另一方面,2017年11月出口基数也较高。据其计算,从国别和地区来看,11月中国对美国(9.8%)、欧盟(4.8%)、日本(6.0%)出口增速较10月继续下滑。新兴经济体中,对东盟(5.1%)、中国香港地区(2.7%)、印度(0.1%)、韩国(-3.6%)出口增速都大幅回落,显示外需整体走弱。对于进口而言,中国11月进口增速自上月的20.8%骤降至个位数,创逾两年多新低,也推高了贸易顺差,进口主要商品量价齐跌,印证内需在四季度已开始走弱。其中,仅中国对美国进口就同比下降25%,创2016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而对贸易顺差的大幅抬升,有分析认为,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速和价格趋降,贸易减速终将到来,前期的种种扰动因素可能会加大贸易数据的波动,未来几个月贸易顺差将持续收窄。